2023年9月8日

杳然 1698 字


开学第二周,每天都和往常一样进行。三点一线式的日常重复上演——宿舍-食堂-教室-宿舍……每天都是毫无意外地重复。

这周没有读书了,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环境——或者说,我倾向于选择更加安逸的方式度过索然无味的一天。

关于这一周,我在做什么?很难说出来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唯一感觉好像不是那么浪费时间的是为了完成任务在周二晚上胡乱拼凑了一篇小说。与别人写东西的起因是有感而发,发愤而作不同,我不过是为了完成作业罢了。当然并不是简单地码字,还是倾注了蛮多的精力——虽然说整个从拟框架到成篇不过三四个小时。十点多列出大纲,十一点写出大体框架,两点差不多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这种“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体验并不甚好,但最终还算有个底气,毕竟自己是做了。我甚至还在幻想着我这一篇小说与众不同能受到老师的嘉奖。但是我甚至没有勇气上去分享这个小说——我没有勇气说它如何如何优秀。

次日上课时开始分享,幻想果不其然破灭了。班级这么大,当然是卧虎藏龙。我写的东西似乎和把米撒在键盘上任由鸡啄而打出来的没什么两样。普通,而味同嚼蜡。曾经也天真的认为自己是某文豪转世,有经天纬地之能,可写惊天动地之书。慢慢发现自己提笔不能写书、也不能作文。“普通”是我挣脱不了的藩篱。当然,现在也是。

另外,《猛兽派对》二测开始了,我心血来潮买了,没有人和我一起游玩分享……放纵带来的一眼能望到头的短暂愉悦缓解不了无尽的孤独。其他的,还是不变的自怨自艾。有时间刷没有意义没有营养的短视频,挤不出几分钟短暂地记录千篇一律的日常。这里又可以给自己找一份借口:千篇一律的日常没有重复记录的必要……

周一晚上跟胜利看《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胜利》,也算是重温童年了。小时候没那么多机会看到动画片,更多的是从朋友、同学口中听故事片段,再用脑海里为数不多的画面尝试拼凑处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我很羡慕那些“见多识广”的幸运儿,因为那时的我没有机会。虽然小时候可供娱乐的方式屈指可数,但仿佛我并不缺少什么。能跟朋友一起玩,一起聊天也乐此不疲。反观现在,我好像不如小时候那么充实,更多的是一种“空虚”,无人问津的空虚。

周三下午没课,一直睡觉。下午整理了一下电脑文件,找到了以前的聊天记录,那些我想要遗忘的记忆又重返我的脑海。一行行陌生而又熟悉的文字像一记重锤击打在我的脑心——我似乎有些晕眩,然后恍惚地关闭窗口,试图逃避。

晚上睡不着了,东想西想。无数种奇妙的点子和想法一个个的闪现后又消失,仿佛我从未拥有过一般。

我想起了L,想起了曾经的美好时光。美好到像幻想一般,可是那些事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分离是常态,拥有是意外”我尝试用这些相近的话语麻痹着自己。

我好想又“复合”,但是我害怕。她曾经喜欢的小说《默读》里面的有一段话:“凡世间诸多遗憾,大抵归于六个字:‘对不起,我害怕’”。害怕的是我又一次因为自己三分钟热度的衰减而放弃。

我脑海里构造了一个漏洞百出的计划,借用“失误”的名义。我想象着无数种可能,每一条线我都顺着去思考,去尝试推导出一个结果——一个我憧憬的结果。所有的结果都是我想的,我希望的。我更加害怕了,因为事实不会如我脑海里的想象那样顺遂人意。我害怕希望与现实之间的不可跨越的鸿沟,我害怕想象与实际之间巨大的不同带来的失落,我害怕一切与此有关的一切,正如我尝试把她忘记一样。

我忘不了。她仿佛在我的记忆里更加鲜活,更加完美。我好像在我的脑海里将她重构了一般,她以独立于真正的L的形式存在于我的脑海里。我好奇——我喜欢的是谁?是脑中理想的她还是真实的她?我不确定。

我似乎渐渐明白一点——我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我害怕失去真实的她,于是在脑海中构筑一个虚拟的人。这个虚拟的存在是以我为中心而存在,以我的意志而生存,以我的理想而发展……是派生出来的另一个我,只不过披着L的外衣。

我只是爱我,“我”是爱“我”的,我是爱“我”的,“我”是爱我的。我不用害怕“我”的意志与我违背,因为我即是“我”,“我”即是我。我与“我”意念合一。

……

我正在进行着这计划的“失误”,但我不知道我是否该继续,不该继续了?当初下定决心开始这一“失误”时就已经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继续吗?冷静期给我的思考让我对这计划的成功性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该怎么办?我不知道,我想时间就在此刻停止。于是我便可以不用思考,不用去想任何事,不用去考虑任何后果……这种状态像是“死亡”。

但时间不会停止,它仍然如流水一般一去不返。而我被这时间的流推着往前走去。什么都不做好像是最后的反抗,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已经麻木。

此作者没有提供个人介绍。
最后更新于 2025-08-09